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教育培訓事業部工作職責
一、高校資源整合與 “中小企業培訓師資庫” 建設運營
1.合作拓展:主動對接全國范圍內綜合類、財經類、管理類等知名高校,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,定期與高校教務處、商學院、繼續教育學院等部門開展溝通,深入了解高校教師的研究方向、授課領域、實踐經驗等信息,精準篩選符合中小企業培訓需求的優質師資。
2.師資庫建設:負責 “中小企業培訓師資庫” 的常態化擴容與動態更新,不僅收錄高校教師資源,還可逐步納入行業專家、企業高管、資深培訓師等多元師資;為每位入庫師資建立詳細檔案,包含個人簡介、核心課程、授課風格、過往培訓案例、企業評價等內容,確保師資信息真實可查、全面準確。
3.資源細分與匹配:根據中小企業的行業屬性(如制造業、服務業、信息技術業等)、發展階段(初創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)、培訓需求類型(管理能力提升、技術技能培訓、政策解讀、市場拓展等),對師資庫資源進行精細化分類;建立需求匹配機制,當企業提出培訓需求時,可快速從對應分類中推薦合適師資,確保培訓內容與企業需求高度契合,提升培訓針對性與實效性。
二、“城市發展講師團” 搭建與地方政府服務
1.講師團組建:牽頭組建專為地方政府服務的 “城市發展講師團”,成員除政府官員、高校研究學者外,還可吸納行業領軍人物、政策研究機構專家、資深城市規劃師等;制定講師選拔標準,從專業素養、表達能力、政策敏感度、行業洞察力等維度進行嚴格篩選,確保講師團成員具備高水平的授課能力與專業儲備。
2.培訓內容設計:圍繞中小城市中小企業發展痛點與需求,聯合講師團成員共同設計培訓課程體系。從國家政策層面,解讀宏觀經濟政策、產業扶持政策、稅收優惠政策等與中小企業相關的政策內容,幫助企業精準把握政策導向;從城市經濟層面,分析區域經濟發展趨勢、產業布局規劃、產業鏈協同機遇等,為企業提供區域發展視角;從城市管理層面,講解營商環境優化措施、政務服務流程、企業合規經營要求等,助力企業高效對接政府服務;從發展創新層面,分享數字化轉型、技術創新、商業模式創新等案例與方法,激發企業發展活力。
3.培訓服務落地:主動與中小城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(如工信局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)對接,了解地方中小企業培訓需求,定制個性化培訓方案;組織講師團深入地方開展線下培訓、專題講座、研討會等活動,也可搭建線上培訓平臺,提供便捷的線上學習服務;培訓后收集企業反饋,持續優化培訓內容與形式,為地方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長期、穩定的智力支持。
三、培訓課程開發更新與企業交流平臺搭建
1.課程開發與更新: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與中小企業發展需求,建立課程研發團隊,定期開展市場調研,分析行業動態、技術變革、政策調整對企業的影響,識別企業培訓新需求;針對企業管理者,開發戰略管理、財務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、市場營銷、領導力提升等核心課程,幫助管理者提升綜合管理能力;針對企業員工,開發崗位技能培訓、職業素養提升、安全生產、企業文化建設等課程,助力員工成長與企業人才隊伍建設;定期對現有課程進行評估與更新,融入最新理論成果、行業案例、政策內容,確保課程時效性與實用性。
2.培訓服務實施:根據企業規模與需求,提供多樣化培訓形式,包括線下集中培訓、企業內訓、線上直播課程、錄播課程等;建立培訓管理體系,從培訓需求調研、課程設計、講師安排、培訓實施到培訓效果評估,形成完整閉環,確保培訓質量;為企業提供培訓定制化服務,根據企業特定需求調整課程內容與培訓形式,滿足企業個性化發展需求。
3.交流平臺搭建:搭建企業管理者交流平臺,通過組織企業家論壇、行業研討會、企業參觀考察等活動,促進企業管理者之間的經驗分享、資源對接與合作洽談;建立企業員工交流社群,為員工提供學習交流、問題探討的平臺,助力員工提升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;定期舉辦平臺活動,邀請行業專家、優秀企業家進行分享,為企業搭建多維度、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橋梁,推動企業共同發展。
四、中心交辦教育與培訓工作落實
1.工作承接與規劃:及時接收中心交辦的各類教育與培訓工作任務,深入理解任務要求、目標與時間節點,制定詳細的工作實施方案,明確工作流程、責任分工與資源需求,確保工作有序推進。
2.工作執行與協調:按照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工作,在工作過程中加強與中心相關部門、合作單位及服務對象的溝通協調,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;定期向中心匯報工作進展情況,反饋工作成果與存在的問題,根據中心意見調整工作策略,確保工作符合中心要求。
3.工作總結與優化:工作完成后,對工作過程與成果進行全面總結,分析工作成效、經驗教訓與改進方向;建立工作檔案,整理工作資料,為后續類似工作提供參考;持續優化工作方法與流程,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,為中心教育與培訓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